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2020-12-02 来源:世旅网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能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声音的产生作假设性解释,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声音产生的实验;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这一科学的探究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过程中,有乐于观察、善于发现的欲望,体验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体会到科学探究中要尊重事实;养成在实验过程中既动手又动脑的好习惯。

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的振动都能产生声音,能通过一些辨识性强的声音辨别出发声物体。

【教学准备】小鼓、大米、音叉、水槽、水、气球、烧杯、空矿泉水瓶

【课前热身】

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一个拍手的游戏好吗?认真听,仔细看,老师怎样拍,你就怎样拍。同学们听得很专注,这节课我们就来个约定,听到老师拍手的声音,你就和老师做同样的拍手动作,然后迅速坐好,专注倾听。能做到吗?我们来试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欣赏一组声音,听一听,它们分别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

课件展示:青蛙、笛子、海浪、古筝、布谷鸟。

(课件这组声音一并呈现,放完后问学生:刚才你都听到了哪些声音?)

学生回答。

生活中,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你能模仿一下吗?

学生回答。

是啊,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这些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用发现的耳朵去倾听,用科学的眼睛去观察,探索声音的产生。(板书:10.声音的产生)

二、实验探究

(一)提出猜想。

研究之前,老师想请大家帮个忙:你能利用桌面上你自己带来的物品,制造出声音吗?(能)谁来试一试?

1.提出问题:你认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学生交流。

3.问题深入: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4.学生交流。

5.制造声音:你能利用自己带来的物品,制造出声音吗?好,试一试!这种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6.引导过渡:科学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来证明,现在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探究发现声音产生的秘密。

(二)实验探究。

1.认识实验材料:

我们先来认识实验材料:这是小鼓、米粒、水槽、气球、矿泉水瓶、烧杯,还有一位新朋友:(出示)音叉,这是一种钢制发声器,用小槌敲击它的侧面会发出声音。

动手之前,我们先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让这些材料发出声音?怎样让我们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能看清物体的状态有什么变化?

2.设计方案:老师有几点要提醒大家:

(1)每种材料操作几次比较合适?

(2)操作时,重点观察什么?

(3)现象看不清楚时,你有什么好办法?

3.交流实验方案

老师看到很多小组都有了自己的实验方案,哪个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方法?

怎样用气球制造声音呢?

矿泉水瓶怎么用?如何让它发出声音?这个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能看到?借助这个泡沫小球,怎么做?

有没有小组用到烧杯的?对,注意观察发出声音时水面的变化。

4.实验提示:在动手实验之前,我想问一下大家,实验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1)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2)仔细观察物体发出声音时有怎样的变化。

(3)每次实验,尽量保证只有一个声音。

(4)每完成一个实验,及时填好实验记录。

5.自主实验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交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记录表,阐述各自的结论。

在黑板上贴学生交流的发出声音的物体。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物体在抖动、哆嗦,在震动等。在科学上,我们说物体在“振动”。 师出示音叉或尺子,让其发声,指着物体说:像音叉(或尺子)这样来回运动,科学上,我们说物体在“振动”。

物体有三种状态,分别是固体、气体、液体。

7.小结: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老师这里有一面锣,当我敲击它的时候,就会有声音,你能让声音快速停下来吗?

他做到了吗?什么停止了,声音就停止了?

振动停止了,声音也随之停止,这又从反面证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三、拓展延伸

知道了声音的产生,请你思考一下,刚上课时,我们听到的这些声音,它们是怎么产生的。

猜测:我们人的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

交流感受:是我们的声带在振动。请把手放在喉咙的位置,和老师一起轻轻说,老师好。

讲解:声带振动人就能发出声音,如果声带坏了人就不能正常发出声音。同学们要保护声带,让声带发出更多美妙的声音。

声音有大有小,物体的振动幅度也有大有小。有些振动是我们用肉眼很难看清的,如果将物体振动的瞬间放慢,又是什么样的呢?

观看视频。

看了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课堂小结:声音的王国里还有很多秘密,希望同学们继续观察生活,关注声音,继续探究声音里面的“为什么”,老师期待着你们的精彩发现!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饮食与健康》精品教案

一、创设情景, 引出问题

导入:请同学们先来观察一组图片,说一说,看到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上面两幅图中的人物过于肥胖,下面两幅图中的人物太瘦了-----

生:有的人胖,有的瘦-----

生:瘦的难民很可怜-----

师: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有些人的体型偏胖,而有些人却骨瘦如柴吗?

生:营养搭配不良。

生:有的人暴饮暴食。

生:有些人吃不到有营养的东西,造成营养不良。

师:是的,像图片中的这些非洲难民,由于受到战争的侵害,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他们连温饱问题都得不得解决,就更谈不上营养了。

课件出示资料。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城市中小学生肥胖儿的比例已超过20%,肥胖症不仅对儿童的

心肺功能产生危害,还会让孩子变得不爱思维,导致课业成绩下降。面对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健康对于我们实在是太重要了。

生:我们要合理地搭配饮食。

师:那怎样合理地搭配饮食才更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3课《饮食与健康》,板书课题。

二、组内交流, 整理信息

师:下面,我们先来做个小调查,请同学们想一想,昨天你都吃了什么?(对照课前下发的调查表回答)

生:早上喝了牛奶,吃了鸡蛋、中午吃了面条。

生:米饭、鱼。

生:我吃的主食是馒头,还吃芹菜、喝了汤。

师:我们每天都要吃很多的食物,那么在这些食物中你最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

生:我爱吃水果。

生:我爱吃鱼和肉不爱吃青菜。

生:做的好吃的我就爱吃,不好吃的就不爱吃。

师:对上面几位同学的饮食情况,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生:挑食不利于我们的健康。

生:我们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生:我们要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少吃垃圾食品。

师:同学们用知识的力量帮助挑食的同学,懂得了营养均衡的重要性,各种食物都要吃,而且要吃有营养的食物。老师这也有一位同学设计的一日三餐,大家看,像这样搭配饮食是否合理?出示三幅图片。

大家畅所欲言,各自谈出自己的看法。

第一幅图:以甜食为主的配餐。龋齿、含有甜味剂,造成能量过多。

第二幅图:以肉类为主的配餐,摄入的脂肪过多,容易导致肥胖。

第三幅图:以油炸食品为主的配餐。降低了蛋白质的利用率,还隐藏着致癌物质。

师:如果只吃爱吃的东西,不爱吃的就不吃这样会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呢?

生:营养不良。

师:是啊。因为各种食物中含有我们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素,营养素是对我们身体健康起重要作用的物质。就像小树成长需要从土壤里吸收养分一样,我们人就要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那么现在就把你查找的关于怎样合理搭配饮食的小资料在小组内说给小伙伴听听。

生小组交流。

生:要注意少吃多餐。

生:做到“早上要吃好,中午要吃饱,晚上要吃少”。

生:要选择多样化的食物,使所含营养素齐全,比例适当,以满足人体需要。

同学们说的很对,看来大家对于饮食与健康都有研究哦!

三、全班交流, 质疑提升

现在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讨论讨论,一天中的三餐比例怎样搭配才算合理?

让学生自由谈自己的想法。

师总结: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老师发现你们真的成了一名小小的营养师了。在搭配食物时,我们要做到:1、粗、细粮要搭配。2、荤素要搭配。3、主副食要搭配。4、干稀食要搭配。

听了同学们的汇报,我们知道了合理搭配饮食真的很重要,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看一份

饮食结构图(出示食物金字塔),谁来说一说,通过这份图表,你想说什么?引导学生畅谈自己的想法。

生:像米饭、面食等在金字塔的底部,说明他们很重要。

生:蔬菜、水果是少不了的食物。

生:油、肉类、鱼类占的比例比较小。

师生小结:合理的饮食结构应该是这样的:(出示比例)我们每天吃的食物如果分成10份,其中,米、面食应占4份左右,蔬菜、水果占4份左右,牛奶、肉、蛋、油应占2份左右,所以,脂肪、油类和糖类应节制食用。

师:刚才,同学们结合“食物金字塔”就个人的饮食是否合理以及需要改善的地方做出了分析和探讨,现在让我们再来看一看刚开始我们的一日三餐情况,是否合理?通过小组合作,根据“食物金字塔”的建议,设计自己的一日三餐好吗?

分组设计。

交流:小组汇报,突出自己小组的特色,学生间相互对食谱进行评比。

师小结:因为每个人身高、体重、运动量等不同,会产生饮食差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需求制定属于自己的饮食计划。

四、巩固知识, 拓展延伸

师: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我们的健康,可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还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1、挑食。2、喜欢吃垃圾食品。3、暴饮暴食。

师小结:怎样做才更有益于我们的健康呢?下面让我们轻松一下,欣赏一首小儿歌。

补充:饮食小儿歌

五、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你今后将怎样合理地安排自己的饮食?请同学们回家后对家里的饮食情况作一次调查,并提出合理的改进方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