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08-10 来源:世旅网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含答案】

一、句子默写 1.按要求填空

(1)人生如梦,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______,枉用相存。(曹操《短歌行》)

(3)斜阳草树,_______,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亭怀古》 (4)《将进酒》以曹植痛饮为例,呼应只有饮者留其名,表现自我忧愤不平的句子是:“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二、选择题

2.下列选项中用语得体的一句是( )。

A.经常光顾老师办公室问问题,是成绩优秀学生的一大共同特点。 B.既然小茗同学你如此虚心探讨问题的本源,我也就应诺指教了。 C.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向他表示感谢。 D.本人拙作《老子补正》新成,惶恐以赠,尚祈雅正,不吝赐教。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修养高于知识

①网络时代到来以后,传统获取知识的方式已发生了根本变化。经常听到有人讲,现在中国人的国学修养如何如何差,不会作诗,不会写字等等。保卫汉字、保卫中国文化的说辞也时有出现。我们应当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对我们所处的时代有清醒的认识。

②社会生活有一则铁律:由繁向简。由繁向简中又包含一个核心元素,凡事功能至上,审美要求是在满足功能后衍生出来的。白话文普遍流行后,中国人使用文言的水平一落千丈,单就文学的审美功能而言,白话的短处是一望而知的,但何以白话打败文言?道理很简单,由繁向简。简则文化不易垄断,不易只成为少数人的事,这与公平和正义相关。另外,现代社会到来,科学交流中,比如介绍西方科学知识,白话比文言便捷,便捷的东西才能普及。人是趋利避害的,有些选择看似偶然,比如胡适提倡白话,其实他的提倡只是适时顺应了人天性中的某种追求,不然,声音再大,也不会有回声。

③严格讲,今天已很少有人会用毛笔写字。单以审美论,毛笔一定高过硬笔,硬笔高过电脑。但何以毛笔会衰落?答案也非常简单,毛笔麻烦、难学,又没有效率,使用还需要一定的外在条件,比如温度,在冬天旅行中使用毛笔就很不方便。毛笔先被钢笔取代,钢笔后被圆珠笔取代,而现在则是无笔的电脑时代了。任何事物,当实用功能可以完全被取代时,它原有的地位一定是下降的,它必然会成为专门技艺,比如今天提倡写毛笔字、提倡书法,其实是在提倡一种专门技艺,而专门技艺没有普遍性。

④□□□□□中国古书,由简牍向雕版发展,也是由繁向简。工业时代,手工一定是专门技艺,没有普及的意义了。

⑤网络时代,对知识价值的判断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应当牢记,如果单纯的知识不能作为创新的基础,则这种知识的意义非常有限,创新是一切知识的意义的最后结局,如果不能创新,则知识就是一个单纯的储备和保存问题了,而储备保存,人永远比不过电脑。一般说来,在网络时代,单纯知识的地位是下降的,创新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⑥今天,我们获得一般准确稳定知识的方式已极为便捷,一部手机在手,则人人无所不知了。那么人是不是不需再学习?当然不是,人们更需要学习,不过这种学习有了新的内涵,那就是知识与修养的关系。中国旧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它主要指的不是储备了多少知识,而是能不能把知识升华到精神层面。网络时代,如果知识不向精神层面升华,或者我们学习知识而不追求修养,则一切知识的意义也就显示不出来。

⑦今后,网络时代的读书可能会成为一种专门的修身方法,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享受知识带给我们的快乐从而达到精神的满足。网络时代,那种单纯考查知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个人记忆再好,也只是一种奇特现象,令人尊敬,但不足以让人崇敬了。因为这种单纯的记忆有了更便捷的替代品,而个人修养才是获取知识后达到的别一重境界,这是机器不可能替代的,因为人的精神世界无比独特而丰富。

⑧因而,网络时代,我们追求知识的目标主要在于显示个人修养,读书更多时候是专门陶冶情操的方式,这时候有电脑,但我们也还是要捧起书本来,因为这样才有仪式感。电脑时代,单纯炫耀知识的时代已经远去,考验修养的时代到来了。 3.第②段从□□和□□两方面对“由繁向简”这一社会生活铁律进行了阐释。 4.下列有关网络时代对知识价值的判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知识价值的认识发生根本变化,不以单纯知识积累为目的。 B.人们获取知识的方式极为便捷,对学习行为赋予了新的内涵。 C.读书将成为一种专门的修身方法,不是为了单纯的知识考查。 D.人们追求知识的目标发生了变化,主要在于显现个人的修养。

5.把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第④段开头的方框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中国古书传统的装订形式也极度完美,

②中国雕版印刷何等精美,

③但人类书籍的最后装订形式还是走向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洋装,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④但最终人类的印刷方式没有止步于雕版而是走向了双面机械印刷, ⑤因为雕版属于手工,而双面轮转技术出现则是工业时代的标志。 A.②③①④⑤B.②④⑤①③C.①④⑤②③D.①③②④⑤ 6.第⑥段引用“‘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用意是。

7.第⑤段与第⑧段中的画线句是否矛盾?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我与地坛 史铁生

①我在好几篇小说中都提到过一座废弃的古园实际就是地坛。许多年前旅游业还没有开展,园子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②地坛离我家很近。或者说我家离地坛很近。总之,只好认为这是缘分。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坐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搬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

③它等待我出生,然后又等待我活到最狂妄的年龄上忽地残废了双腿。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圮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十五年前的一个下午,我摇着轮椅进入园中,它为一个失魂落魄的人把一切都准备好了。那时,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正越来越大,也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

④自从那个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它的意图。正如我在一篇小说中所说的:“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天的苦心安排。”

⑤两条腿残废后的最初几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间几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摇了轮椅总是到它那儿去,仅为着那儿是可以逃避一个世界的另一个世界。我在那篇小说中写道:“园子无人看管,上下班时间有些抄近路的人们从园中穿过,园子里活跃一阵,过后便沉寂下来。”“园墙在金晃晃的空气中斜切下一溜荫凉,我把轮椅开进去,把椅背放倒,坐着或是躺着,看书或者想事,撅一权树枝左右拍打,驱赶那些和我一样不明白为什么要来这世上的小昆虫。”“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蚂蚁摇头晃脑捋着触须,猛然间想透了什么转身疾行而去;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

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满园子都是草木竞相生长弄出的响动,窸窸窣窣片刻不息。”这些都是真实的记录,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

⑥除去几座殿堂我无法进去,除去那座祭坛我不能上去而只能从各个角度张望它,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这样想过之后我安心多了,眼前的一切不再那么可怕。比如你起早熬夜准备考试的时候,忽然想起有一个长长的假期在前面等待你,你会不会觉得轻松一点?并且庆幸并且感激这样的安排? 8.第③段中加点词“失魂落魄”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⑤段中对地坛景物的描写有何作用?

10.第③段划线句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11.评析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意义。

五、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古诗,完成各题。

苏武庙 (唐)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③不见封侯印④,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释: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甲以居神,乙以自居”。“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②丁年:壮年。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④封候印: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后,食色三百户。

12.本诗的颔联描绘了两幅动人的画面,分别是______图和居塞牧羊图。(四字) 13.对于本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首联想象了当年苏武骤然见汉使的情景。 B.颔联概写了苏武幽禁在异域的漫长岁月。 C.颈联刻画了苏武归来时物是人非的场景。 D.尾联反映了汉武帝对于苏武的痛惜想念。 14.请赏析本诗的尾联。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①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 ②孝公既用卫鞅,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③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庭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居五年,秦人富强,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

④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去之魏,魏人怨其欺公子昂而破魏师,弗受。商君欲之他国。魏人曰:“商君,秦之贼。秦强而贼入魏,弗归,不可。”遂内秦。商君既复入秦,走商邑,与其徒属发邑兵北出击郑。秦发兵攻商君,杀之于郑黾池。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节选自《史记·商君列传》有删改)

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令行于民期年(_________) (2)秦人皆趋令(_________) 16.下列加点字用法与“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中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 A.法之不行B.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 C.将兵围魏安邑,降之D.商君欲之他国 17.把文中画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 18.第③段写“天子致胙于孝公,诸侯毕贺”的目的是______ 19.联系全文,分条陈述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前赤壁赋 (宋)苏轼

①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

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②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③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④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⑤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0.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式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B.凌万顷之茫然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D.而今安在哉

21.下面各句对课文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被贬黄州团练副使期间,曾两次游览三国魏吴大战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

B.第③段写曹操攻破荆州,又率军队浩浩荡荡沿江而下,战舰千里相连遮天蔽日,目的是赞美曹操乃一世英雄。

C.本文在写作上采用赋作传统的主客问答手法,形式活泼,避免呆板说理,主客经过互相辩驳,最后归于悲而泣。

D.全文不论抒情还是议论,始终不离江上风光和赤壁故事,创造了一种情、景、理互相融和,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含蓄着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22.根据第③段,“客人”之悲源于哪几个方面?(用自己的话回答)

23.南宋俞文豹评论说,“碑记文字铺叙易,形容难,犹之传神,面目易模写,容止气象难描模”,认为《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出了画笔难以描绘的“气象”。请从该角度赏析这两个句子。

七、话题作文

24.写作

大地是人类栖息之所,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就曾提出过“人,诗意地栖居”的命题。立足于大地,目光所及,心之所向,情之所系,我们对自然,对生活、对生命也会有自己独到的观察、发现、思考和理解。

请以“大地上的事情”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歌除外。

参考答案

1.一尊还酹江月 越陌度阡 寻常巷陌 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尊”“酹”“陌”“阡”“巷陌”“宴”“恣”“谑”。 2.D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得体性的能力。

A.“光顾”,敬辞,多用作商店或服务性行业欢迎顾客上门时讲的客套话,此处不用于学生进老师办公室,错误。

B.“指教”:意思是指点教导,多用作请人提批评意见的套语。此处用于自己,错误。

C.“绵薄之力”:指的是微不足道的力量。谦辞,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此处不能用于“他”,错误。

D.“拙作”:形容自己的作品。谦称。“雅正”是请人校正的意思。正确。 故选D。

3.①内涵②原因

4.A“不以单纯知识积累为目的”理解错误。从⑤段中,“在这个时代里,我们应当牢记,如果单纯的知识不能作为创新的基础,则这种知识的意义非常有限,创新是一切知识意义的最后结局”,可见选项表述绝对。

5.B(关注第④段首句“中国古书,由简牍向雕版发展,也是由繁向简”,中心话题为“雕版”,衔接紧的也应该是以“雕版”为主体的句子,应选②句,排除CD。A项和B项比较,第④句中“印刷方式”,从转折的角度谈雕版印刷的发展进步,承接句意,衔接紧密,而第③句谈的是装订方式,表意上不能承接上文,排除A。所以选项为B)

6.阐明知识和修养的关系,突出学习知识最终是为了上升到精神气质。

7.不矛盾。第⑤段画线句谈论的是网络时代,对知识价值判断在变革,知识的意义在于创新,而第⑧段画线句强调的是追求知识的目标在于显示个人修养;作者有意的区分个人修养才是获取知识后达到的另一重境界;第⑤段重在谈追求知识的意义,第⑧段重在谈追求知识达到的境界,谈论的着力点相同;所以前后不矛盾,丰富了论证层次,使论述更严谨。

矛盾。第⑤段画线句明确告诉人们创新是一切知识意义的“最后”结局,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与第⑧段画线句“我们追求知识的目标主要在于显示个人修养”是冲突的;也就是说追求知识的目标既是“创新”又是“修养”;而这两者的关系全文只字未提;所以前后矛盾,论述不够严谨。

8.由于双腿残废而极度痛苦,对生活产生绝望。

9.“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园子向“我”展示了一个鲜活灵动的生命世界,让“我”懂得了:虽然残疾,但不能一味消极地想到死,应豁达地面对死亡,以平静的心态看待死亡,从而获得顽强活下去的信心。

10.句子用动宾结构,把地坛拟人化了,也让地坛变成了生命的主宰,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地坛虽然外观衰败,内在却在经历了风雨的剥蚀之后格外深沉又活力,让人精神为之振奋。

11.每个个体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和喜悦。人活着就要顺应自然,豁达地面对死亡。人不该刻意去追求死亡,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顽强地活下去就是一种幸福。

12.望雁思归

13.D“尾联反映了汉武帝对于苏武的痛惜想念”错。正确理解是:尾联集中抒写苏武归国后对武帝的追悼。

14.末联运用了借代、衬托、化用(或用典)的技巧。(1)借代,“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墓,用它代指去世的汉武帝。(2)衬托,以哀景衬哀情,用“茂陵”“秋波”等哀景衬托苏武的伤感之情。(3)化用诗句,从《论语》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化用出“逝川”二字,指逝去的时间。这一联集中抒发了苏武归国后对武帝追悼思念的悲凉之情,这是融忠君与爱国为一体的感情。

15. 一周年,一年 遵照

16.C(“下有红光,动摇承之”中的“之”词性相同,作代词A.“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B.助词,的。C.代词,他们。D.动词,到。)

17.开始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老百姓又来说新法如何方便。卫鞅说:“这都是些搅乱教化的人。”全部把他们迁移到边境。

18.(1)商鞅变法后,秦国富强,威胁周天子的地位,“天子致胙於孝公”是为了安抚秦孝公,显示周天子的气度。(2)商鞅变法后,秦国富强,震慑了东方诸侯,所以“诸侯毕贺”的目的是讨好秦国,使自己的势力范围得以保全。

19.(1)商鞅变法触犯了保守的贵族集团的利益,得罪了太子党。(2)商鞅轻罪重罚,伤害了老百姓的感情,招致百姓的怨恨。(3)新君继位,商鞅得不到秦王的支持。(4)商鞅变法的措施欠妥,新法的遗害很大。 【分析】 参考译文:

商君,是卫国国君姬妾生的公子,名鞅,姓公孙氏。商鞅年轻时就喜欢研究刑名之学。

秦孝公任用卫鞅以后,委任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新法在民间推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方便的数以千计。正在这个时候,太子犯了法。卫鞅说:“新法不能普遍推行,是因为上面不守法。”要将太子绳之以法。太子是王位的继承人,不能施加刑罚,于是就处罚了他的师傅公子虔,将他的老师公孙贾处以墨刑。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开始说新法不方便的秦国老百姓又说来新法如何方便。卫鞅说:“这都是些搅乱教化的人。”全部把他们迁移到边境。此后,百姓再也不敢议论新法。

于是卫鞅被任命为大良造。率领着军队围攻魏国安邑,使他们屈服投降。过了三年,秦国在咸阳建筑宫廷城阙,把国都从雍地迁到咸阳。下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把零星的乡镇村庄合并成县,设置了县令、县丞,总共合并划分为三十一个县。废除井田重新划分田塍的界线,鼓励开垦荒地,而使赋税平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施行了四年,公子虔又犯了新法,被判处劓刑。过了五年,秦国富强,周天子把祭肉赐给秦孝公,各国诸侯都来祝贺。

五个月之后,秦孝公去世,太子即位。公子度一班人告发商君要造反,派人去逮捕商君。商君逃跑到边境关口,想住旅店。旅店的主人不知道他就是商君,说:“商君有令,住店的人没有证件店主要连带判罪。”商君长长地叹息说:“唉呀,制定新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样的地步!”商君离开秦国潜逃到魏。魏国人怨恨他欺骗公子昂而打败魏军,拒绝收留他。商君打算到别的国家。魏国人说:“商君,是秦国的逃犯,秦国强大逃犯跑到魏国来,不送还,不行。”于是把商君送回秦国。商君再回到秦国后,就潜逃到他的封地商邑,和他的部属发动邑中的士兵,向北攻击郑国谋求生路,秦国出兵攻打商君,把他杀死在郑国渑池。秦惠王把商君五马分尸示众,说:“不要像商鞅那样谋反!”于是就诛灭了商君全家。 20.C

21.D

22.“客”悲的原因有三方面:(1)从人物方面,由古代英雄与当世人物对比而生悲;(2)从宇宙方面,由宇宙无穷与人生须臾的对比而生悲(3)从理想方面,由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生悲。

23.这两句借景抒情,融情入景,作者借清风、白露、流水、月色、天光等景象,描写了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清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波澜不起,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美好景象。表现了作者无拘无束,超然独立的洒脱的胸怀和泛舟而游的快乐心情。 【分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介宾短语后置句,“于东山之上”做谓语动词“出”的状语,表明“出”的地点。现代汉语语序应是“月于东山之上出”。

B.定语后置句,“之”助词,起到定语后置的功能,定语“茫然”修饰“万顷”,现代汉语语序应是“凌茫然之万顷” C.被动句,“于”表被动,译为“被”。

D.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安”作动词“在”的宾语,“安”要前置,现代汉语语序应是“而今在安哉”。

综上分析,A、B、D三项都是倒装句,C项不是倒装句。 故选C。 2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

A.“两次游”不恰当,应是“常常游”,另外与《前赤壁赋》同期的作品是《念奴娇 赤壁怀古》,《后赤壁赋》是《前赤壁赋》三个月后的作品。 B.“目的是赞美曹操乃一世英雄”错。意在抒发人生无常之感慨。

C.“主客经过互相辩驳,最后归于悲而泣”错。针对客人的回答,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表现了作者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从水、月肿悟出了变与不变的道理。苦闷的心情得到了慰藉,精神上得到了解脱,心情是转悲为喜。 故选D。 2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 根据文段可知,“客”悲的原因有三方面: (1)从人物方面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

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分析,可知“客”由古代“一世之雄”与当今等闲之辈的对比而生悲。 (2)从宇宙方面,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分析,可知“客”由山川之无穷与吾生之须臾的对比而生悲。 (3)从理想方面,

“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分析,可知“客”由挟仙遨游、抱月长终的愿望与“不可乎骤得”的现实对比而生悲。 23.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中重要语句的内容、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考生首先要读懂俞文豹这句评论的意思,然后抓住“气象”这一角度赏析《赤壁赋》中的两个句子。

俞文豹说的这句话的意思是碑记文字平铺直叙容易,描摹很难,比如想传神,人的面貌容易描写,但是仪容举止和景象难以描摹。其中“气象”的意思是景象。所以,这道题就是赏析《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写出了画笔难以描绘的景象。

这两句诗在本文的第一段,本段这是此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意思是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的意思是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作者借清风、白露、流水、月色、天光等景象,描写了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清风徐徐吹来,江面上波澜不起,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美好景象。这正所谓“秋水共长天一色”。面对此情此景,游人心胸开阔、舒畅,无拘无束,乘着一叶扁舟,在“水波不兴”的浩瀚无涯的江面上,随波飘荡,悠悠忽忽地离开世间,超然独立。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而游之乐,溢于言表。 参考译文:

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

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饮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