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综述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综述

2021-03-12 来源:世旅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t 缝 嘀孽 急性 冠脉综合征的治疗综述 王丢口军 (天津市宝坻区大口屯医院5o1 8o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 血及其相关症状,有发绀或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吸氧,保证 或侵蚀,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病理基础的一组 动脉血氧饱和度>900/0,硝酸甘油不能即刻缓解症状或出现急 临床综合征 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急性心肌梗死 性肺充血时,静脉注射吗啡。如果有进行性胸痛并且没有禁 (AMI,急性心梗)或猝死。近年来的研究使人们对ACS从概 忌证,先静脉给首剂 受体阻滞药,然后改为口服。频发性 念、病理生理机制到治疗策略的知识更加完善…。 心肌缺血并且 受体阻滞药为禁忌时,在没有严重左心室功 能受损或其他禁忌时,可以开始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治疗。 1急性冠脉综合征阐述. 1.1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概述冠心病传统上 2.1硝酸盐类硝酸甘油能降低心肌需氧,同时增加心肌供 分为心绞痛、心梗、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原发性心脏停搏 氧。硝酸甘油通过扩张容量血管,增加静脉血聚集,降低心 等临床类型。ACS是将冠心病分为两种相对独立的临床一病理 肌前负荷,同时它对动脉系统还有轻度作用,可以减少收缩 形式。一种呈慢性经过,即稳定性心绞痛,由于动脉粥样硬 期室壁张力(后负荷),从而进一步降低心肌氧耗。 化病变逐渐进展而使冠状动脉发生一定程度的狭窄,临床多 2.2 受体阻滞药作用机制如下 :①为细胞膜上 肾上腺 表现为因心肌缺氧量增加而诱发的劳累性心绞痛。另一种呈 素能受体的竞争性拮抗药,选择性 受体阻滞药主要作用于 急性过程,即ACS,通常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 心肌,抑制儿茶酚胺引起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和心率增快。在 蚀诱发血栓形成,使心肌供氧量突然减少所致,多数病例事 急性冠脉综合征时应用 受体阻滞药的作用是防止儿茶酚胺 先并无严重狭窄病变,但往往为不稳定斑块,其特点为脂质 引起 受体兴奋,使心肌收缩力降低,心率减慢,从而降低 核心大,纤维帽较薄,平滑肌细胞少而多炎性细胞浸润且易 心肌耗氧量,改善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的平衡。② 受体阻 于破裂。 滞药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可增加室颤阈值,减少复杂性室性 1.2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临床分型传统A CS分型将其分为 心律失常。③通过作用于斑块上的机械应力,防止斑块破裂。 UA、非Q波性心梗、Q波性心梗和心源性猝死。但由于Q波的 2.3钙拮抗药钙拮抗药可以减少钙离子通过细胞膜内流,因 出现常晚于ST段的变化,尤其是急性再灌注疗法 ’的出现 而抑制心肌和血管平滑肌收缩。它主要包括两类 1:双氢吡啶 14%的心梗在发病72/J ̄时后才出现病理性Q波,所以该项诊疗 类具有较强的血管选择性和外周血管扩张作用,反射性刺激 多为回顾性。因此,目前的ACS分型是以有无ST段抬高为标 交感神经活性;非双氢吡啶类具有较强的心脏选择性和负性 志,根据临床治疗需要将其分为两型日j,即ST段抬高型ACS 变力、变时、变传导作用,两类拮抗药都能抑制冠脉收缩和 和非ST段抬高型ACS。前者占25%,包括ST段抬高的心梗和 降低血压。因此,钙拮抗药主要通过减少心肌耗氧量达到抗 变异型心绞痛;后者占75%,包括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 缺血作用。 UA。 2.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ACEI的作用机制为 1.3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度分层l4 通常用于危险度分层的 竞争性地阻断血管紧张素I转换为血管紧张素11;抑制激肽 指标包括病史、体格检查和心电图表现,但其敏感性和特异 酶11降解,增加缓激肽水平;减少醛固酮生成。欧洲心脏病 性均相对有限。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心肌标志物,尤其 学专家共识采用的证据或者推荐意见“。 与美国心脏病学会的 是肌钙蛋白,比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更为敏感[51。对ST 方法类似。推荐级别分为I、11、I]I级,证据水平分为ABC。 段抬高的AMI患者危险度分层一般于发病早期(数小时内)、 欧N,b脏病学专家共识中,ACEI在无症状左室功能不全、高 住院期间和出院前或出院后短时间内(<3周)分别进行。 危急性心梗、心梗后二级预防和高血压治疗均被作为I级推 荐,并具有A类证据水平。多项心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研究 2非sT段抬高的ACS的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或无ST段抬高的心梗㈣心电图上ST段改 显示,ACEI已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或其他心脑血管疾病 变或心脏标志物阳性,血流动力学稳定者、应人院并且连续 因素的患者中,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降低心脑血管病病 监测心律,仔细观察缺血症状,同时按照急性心肌缺血流程 死率和总病死率。 处理。uA或无s1、段抬高的心梗的最佳治疗主要有两个目的: 2.5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可经皮下注射充分吸收,用药 即刻缓解缺血和预防严重不良结果。其治疗包括一般治疗 方便,生物利用度高,出血并发症少,不需常规实验室凝血 (吸氧、制动、心电图监护等)、抗缺血治疗、抗血小板和抗 监测。 血栓治疗,危险分层和有创治疗。抗缺血治疗 对于静息性 2.6氯吡格雷和他汀类药物氯吡格雷可抑制ADP介导的血 胸痛正在发作的患者,床旁连续心电图监测,以发现缺血和 小板激活。在2002年修订的ACC/AHA指南中,将氯吡格雷 心律失常,舌下含服或口喷硝酸甘油后静脉滴注,以缓解缺 应用范围拓宽到所有不稳定型心绞痛或无ST段抬高的心梗, 52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8年5月第15卷第5期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绿述 Z棚目 。 S翻 除非在5~7天内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手术者。谭 [3】冯庚,郭志红.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基本概念[J】.中国全科医 丽玲[1I1研究表明,氯吡格雷可明显降低病死率,降低心梗或 学,2005,8(17):1470. 紧急靶血管重建的危险陛,严重出血性并发症无明显增加。 [4】霍勇,王贵松.急性冠脉综合征一从概念衍变到策略更新 3 ST段抬高的ACS治疗 [J】.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5,6(3):7. 3.1溶栓治疗溶栓药物的应用标志着AMI再灌注治疗时代 [5】Wallentin L,Lagervist B,Husted S,et a1.Outcome at 的开始,早期溶栓治疗的大规模临床实验证实链激酶可显著 I year after an invasive compared with a non~invasive 降低ST段抬高的心梗患者病死率和其他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strategy in un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the FRISC 但也同时显出溶栓疗法的一些局限性:①梗死相关血管 II invasive randomized trial[J】.Lancet,2000,356:9-16. (IRA)再通率较低;②IRA再通后高度残余狭窄的存在以及 [6】冯庚,郭志红.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心电图判断[J】.中国全科 溶栓本身所产生的高凝状态导致缺血复发或冠脉再闭塞率较 医学,2005,8(21):1 821. 高;③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为0.5%~1.0%;④仅25%~30%的 [7】葛均彼,黄榕羽中.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 AMI患者适宜并接受溶栓治疗。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16):1226-1227. 3.2介人治疗(PCI)孙宝贵、郭伟峰 1研究表明:直接PCI [8】朱文玲.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常规药物治疗[J】.中国医刊, 在临床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冠脉闭塞持续时间是心肌 2001,36(11):l1. 梗死面积的主要决定因素,所以提倡早期PCI。ST段抬高的 [9】杨新春.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二级预防用药[J】.中国实用 梗发病<12h或发病虽>12h,但仍有缺血、心绞痛症状、ST 内科杂志,2005,25(1):l1. 段抬高,新出现的房室阻滞、顽固性室性心律失常,急性心 [10】中国全科医学编辑部.欧州心脏病学会A C EI专家共识【J】. 衰或心源性休克<36h,应紧急施行PCI。且临床现应用最广 中国全科医学,2O06,9(12):997. 泛的是药物洗脱支架,其在对抗再狭窄的发生较传统的裸金 [11】谭丽玲.急性冠脉综合症患者氯毗格雷抵抗的影响因素[川. 属支架更具治疗作用Ll31。 中国心血管病杂志,2006,4(9):680. 参考文献 [12】孙宝贵,郭伟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最新进 [1】胡大一.进一步提高我国冠心病介入治疗水平[J】.中国实用 展[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3,23(8):451—45 3. 内科杂志,2005,1(25):3. [13】韩雅玲,刘海伟.经导管心血管治疗2 0 0 5年会议综合报道 [2】林岫芳.心肌灌注显像对非S 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介 [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6,26(8):638-639. l1(25):981. (收稿:2007—09—05) 支气管哮喘的现代治疗进展 贾淑会 (天津市蓟县妇幼医院501 900) 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具有很强的遗传倾向,现已发现一些基因位点与遗传易患性 多种炎症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I1,是由可逆性支气管痉 密切相关;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中各环节相互影响,整体 挛引起的。临床以反复发作性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 调节失衡导致哮喘发病。 为主要表现,约40%的患者有家族史。积极防治哮喘,降低 2哮喘的药物治疗 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效控制和减轻哮喘发作症状,是全 2.1传统治疗哮喘的药物 世界医学界所面1临的共同课题。现将本人学习近年来国内外 2.1.1茶碱类以氨茶碱为代表的茶碱类药物治疗支气管哮 对哮喘发病机制和哮喘防治文献报道作如下综述: 喘,已被半个多世纪的临床实践所证实。过去一般认为,茶 1哮喘的发病机制 碱能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环磷酸鸟苷的水平,舒张支气管 哮喘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经多年大量试验和1临床研究 平滑肌。现在发现,茶碱还有许多作用,如抗炎、免疫调节、 目前一致认为,哮喘与变态反应、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增 拮抗腺苷受体、诱导B细胞凋亡、增加膈肌张力、减轻膈肌 高及神经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疲劳等。随着对茶碱诸多作用机制认识的加深,加之对另一 哮喘的现代概念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参与的、 支气管解痉药p,受体激动药的评价下降,目前对茶碱的评价 特别是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并有50多种 已逐步提高 。茶碱的使用关键是注意血药浓度问题。茶碱的 炎性介质和25种以上的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一种气道非特异 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而茶碱缓释药可以维持有效的血 性炎症。 药浓度,是理想的茶碱制剂。 最近研究认为,白三烯,白细胞介素(IL)1 4、5、l3、l8等, 2.1.2 p,受体激动药p,受体激动药曾被推为治疗支气管哮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干扰素,骨髓等均参与哮喘;哮喘 喘的首选药,但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单独使用p,受体激动药 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年5N第15卷第5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