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皮尔斯符号学在语言研究中的继承与发展——论意向性解释三角

皮尔斯符号学在语言研究中的继承与发展——论意向性解释三角

2022-11-29 来源:世旅网
2014年6月 第22卷第2期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Journal ofXi’an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June.2014 Vo1.22.No.2 皮尔斯符号学在语言研究中的继承与发展 ——论意向性解释三角 刘晓萍 (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天津300204) 摘要:徐盛桓的意向性解释三角理论在其哲学流派的归属、研究依据、研究对象等方面与皮尔斯的符号学理论有着 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都是主客观结合的经验主义,都是探讨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也都借用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而 且都是阐述意义的问题。意向性解释三角主要研究语言问题,而符号学思想则是试图找到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意向性解释三角是皮尔斯符号学理论在语言研究中的继承与发展。 关键词:皮尔斯;符号学;意向性;意向性解释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876(2014)02-0023434 Abstract:Intentional explanati ̄'n triangle proposed by Xu Shenghuan closely relates to Peircian semiotics in terms of its philo- sophical trend,theoretical basis,research object,etc.Both of them are empiircal combining subjectivism and objectivism. Both tend to study the relations between mind and body.Intentional explanation triangle focuses on language meaning,which is a further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Peircian semiotics that intends to reveal the meaning beneafh every sign. Key words:Peirce;semiotics;intentionality;intentional explanation 所代表的某物是它的对象(object),它并不在各方面代 1.引言 表它的对象,而是与一定的思想有关,这种思想,叫做这 个表现体(representamen)(Peirce 1931—1935:228)。 我们可以用一个三角形图形来表达皮尔斯的这种 徐盛桓(2012a:137)认为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离不 开对意识活动的研究,一则可以从意识活动的具体环节 进行语言活动的分析,二则是用语言的实在存在和虚拟 存在来考察语言表达式的形成。在论及实在存在和虚 拟存在与心智的关系时,徐提出了“意向性解释三角”模 型。此模型考察了心智、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的关系,这 就不禁让人联想到皮尔斯符号学中的三分理论,本文拟 就“意向性解释三角”与皮尔斯符号学中的“三分法”之 三位一体的符号性质: 解释项(interpretant) 间的关系作出探讨。 表现体(representamen) 对象(object) 2.理论回顾 图1.皮尔斯符号学三角 意向性(intentionality)是意识活动的核心内容。思 皮尔斯颇为博学,精通自然科学,也是美国第一位 实验心理学家、数量经济学家、逻辑学大师、数学大师、 我们一直在讨论有关语言哲学的问题,我感到最接近、 我几乎是在解释的哲学家是皮尔斯”(约瑟夫・布伦特 2007:8)。皮尔斯第一个全面提出了符号学的概念和研 维活动是在意向性的主导下通过对感觉的过滤、选择而 事物事件事态时所展现出的一种体现“利己”的取舍倾 向,表现为意识活动中对对象的注意、过滤、选择、表征 剧作家、演员、指号学的创立者等。乔姆斯基称:“关于 展开的(徐盛桓、何爱晶2014:2)。“意向性是意识观照 时的心理状态,并呈现判断、评价、表征的功能”(徐盛桓 究范围。1897年,他这样定义符号:符号或表现体(repr— 2013:5)。徐盛桓对意向性解释三角的阐释借用了事件 esentamen)是某种对某人来说在某一方面或以某种能力 代表某一事物的东西。它在某人的脑海里创造了一个 对等的或者有可能是一个更加发达的符号。这个创造 (event)和用例事件(usage event)的概念。事件是语言 表达者所面对的客观存在,大多为实在存在。“用例事 件是语言运用主体对事件作出的意向性解释;这解释在 出来的符号叫做第一个符号的解释项(interpretant)。它 语码化之前是有关事件的一种象征、一种意象,是一种 .23・ 虚拟存在”(徐盛桓2012b:133),在语码化之后则为实 实在在的语言表达式。从二者的关系来看,事件为“被 解释项”(explanansdum),用例事件是对被解释项的演绎 2007:43)。皮尔斯的哲学经历了从唯名论到实在论的 转变。从奥卡姆、霍布斯、莱布尼茨、贝克莱、惠特利所 有这些唯名论者出发,皮尔斯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 想,而且与这些唯名论者渐行渐远,最终他提出了实用 主义(pragmatism)和实效主义(pragmaticism),更是标志 和解释,为“解释项”(explanans);二者的联系依赖的是 心智原因,即“解释”(explaining)。三者构成的三角模 型如下: 解释 (心智意象) 、 > ≮ _. 解释项 被解释项 (用例事件) (事件) 图2.“意向性解释”三角(徐盛桓2012b:133) 从上面的背景介绍中不难看出,皮尔斯的符号三分 与徐盛桓的意向性解释三角都有解释、思想、对象等十 分相近的术语,究竟二者之间有何相似与不同呢? 3.哲学流派 徐盛桓的意向性解释三角是以心智哲学(Philoso— phy of Mind)为基础的。心智哲学又被称为心灵哲学, 是当代西方哲学在认知科学方向E成长起来的崭新学 科,已经成为当代西方哲学的主流(蔡曙山2010:3)。 它研究人的心智、意识与人的身体尤其是大脑之间的关 系。与以往的哲学研究相比,心智哲学最重要的特征是 将科学问题、哲学问题与人的身体相联系。换言之,心 智哲学就是研究“身心关系”,当然这其中涵盖了自从笛 卡尔就开始探讨的“身心问题”,也容纳了对意识、意向 性、思维等更为本质的问题的探索(徐盛桓2010:31)。 心智哲学的诞生和发展对人类哲学史和认识史有重大 意义。心智哲学的诞生完成了哲学的认知转向,形成了 “心智一语言一世界”的三元世界观。“现在人们普遍认 识到,世界都统一于物质,人的身体是物质的,大脑就是 由物理的微粒构成的”(徐盛桓2011:2)。意向性解释 二角主要是利用心智哲学的他山之石来攻语言之玉,这 主要基于对语言与心智哲学研究的三点假设:语言最基 本的性质是基于心智的;感觉信息的表达是语言运用的 基础;语言表征的是心理表征。意向性解释三角以“事 件”为解释的原始依据,通过意向性为取向做出解释,其 心智解释的呈现形式即为“用例事件”。 徐先生的意向性解释三角以心智,尤其是其中的意 向性为基础,结合了客观存在与主观存在,考虑的是语 言生成和理解的过程。与之对比,皮尔斯的符号学则深 深扎根于他的实用主义思想。皮尔斯的思想从小就在 父亲神秘主义的教导之下:不论超自然的力量怎么样, 它存在于自然界中并能为人们所经验(约瑟夫・布伦特 .24. 了他与唯名论思想的决裂,表明了自己是实在论的拥趸 者。皮尔斯的实在论可以从他最为经典的实在沦信 条——所有的思想都是指号——得到最为充分的体现 (Fisch 1986:347—349)。皮尔斯的“实用主义”思想用他 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形而上学的真正价值存在于它的 实际应用中”(约瑟夫・布伦特2007:80)。而徐盛桓的 意向性解释三角是以心智哲学中的意向性研究作为其 哲学基础的,不以效果来检验思想,因此不属于实用主 义。 另外,我们发现,在进行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过 程中,徐盛桓认为语言所表征的首先是人们所获得的对 一个个事件的感觉。事件是什么?它是“语言表达者所 面对的客观存在,除了要表达人们的思维现象和人类所 构想出来的虚幻神怪的精神现象以外,多数是实在存 在”。用例事件是语言运用主体对事件作出的意向性解 释;这解释在语码化之前是有关事件的一种象征、一种 意象,是一种虚拟存在。用例事件是根据事件在一定情 境下建构出的一个表达该事件的用例,是对被解释的对 象做出的一种演绎、一种解释,呵称为“解释项”(ex— planans)。笔者就此问题请教过徐先生,他指出用例事 件可以包括前语言用例事件与语言用例事件。在他的 三角图例中,主要是指语言用例事件。这说明意向性解 释三角有效地结合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是经验主义 的,是融合了客观世界和主观感受的主客观结合的经验 主义。 皮尔斯的符号学属于经验主义吗?回答是肯定的。 但是就其属于主观经验主义还是客观经验主义,不同学 者给出了不同的答案。夏基松(1999:58)、郭鸿(2005: 3;20l1:52-65)认为,皮尔斯的实用主义哲学是主观经 验主义,因为他否定或者拒绝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把 “物”解释为经验的“效果”,把“真理”解释为经验的“效 用”。李巧兰(2004:115)则认为皮尔斯“形成了自己独 特的主客观结合的经验主义”:知识的获得不是外部世 界直接印在人脑中的印象,还需要通过符号在符号过程 中的媒介作用获得知识和真理。通过卜文对皮尔斯实 用主义思想的回顾,笔者认为皮尔斯并不是完全拒绝否 定客观世界,而是要在反思客观世界的基础上找到本质 的东西,从而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因此他找寻的还是 一条中庸路线,即主客观结合的经验主义之路。从这一 点讲,徐盛桓的意向性解释三角与皮尔斯的符号学思想 是一脉相承的。 实际上,挖掘皮尔斯符号学的哲学来源,一方面有 着实用主义的基础,另一方面也离不开他的现象学思 想。皮尔斯试图从表象中发现现象,从现象中提取基本 性中的“心”既有对“物”的依赖的一面,也有对“物”自 主的一面。如同样对于白梅,王鏊看到了满园的梅花盛 的特性,显示“任何能为人所经历的或者想象中能够经 历的事物的所有共性”(Peirce 1931—1935:37)。反观徐 放,“香雪千枝与万枝”;而李煜则是“砌下落梅如雪 盛桓的意向性解释三角,我们不难发现,徐盛桓也是试 乱”,“触目柔肠断”。白梅似雪,王鏊和李煜有着共识, 图通过对语言产生过程的分析挖掘其背后的心理过程, 这也体现着现象学的思考。因此,意向性解释三角也是 皮尔斯符号学在现象学方向上的继承与发展。 但是两位文人却反映出近乎相反的情绪,这便是心智对 意向态度做出了不同的选择,“语言具体载体依据自己 个人对词所意谓的事物或现象的认识赋予词主观内容” (李洪儒2013:15),体现了心物随附性对“物”自主的一 面。 意向性解释三角弘扬了皮尔斯符号学思想中的主 客观结合的经验主义思想,也体现了其现象学的思想, 但是与皮尔斯符号学思想不同的是,意向性解释三角是 以心智哲学为其哲学基础的,而皮尔斯更加关注的是实 反观皮尔斯的符号学思想,它主要应用了范畴学和 逻辑学范式。皮尔斯批判性地研究了亚里士多德、康德 用主义 4.研究依据 徐盛桓认为,在意向性解释三角中,解释以意向性 为取向,是语言主体心智过程的产物。换言之,意向性 解释三角是考察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人是如何感知 认识世界的。符号学是不是也考察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呢?李巧兰(2004:115-120)认为,皮尔斯把符号作为阐 述逻辑形式的思维工具,归根到底他的符号学说还是为 了阐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人是 怎样认识世界的。从这一出发点来看,李巧兰认为皮尔 斯采用的方法是是认知的。意向性解释三角是语言运 用主体在意向性的统领下,基于主体对过去的记忆、社 会经验、百科知识,在心物随附性、格式塔转换、涌现等 心理过程的影响下而产生意象(image),是一种反映心 理活动的虚拟存在(徐盛桓2012b:131)。徐盛桓的意 向性解释三角也是要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继承了皮 尔斯的认知思想。意向性解释三角借用了完形心理学 的格式塔思想。其过程为何?徐在多篇论文中有所展 示,此处我们引用廖巧云和徐盛桓(2012:52)较早使用 的有关隐喻的心智哲学解释示意图,略修改如下: 意向性 心物随附性 隐喻 图3.隐喻的计算模型 (选自廖巧云,徐盛桓2012:52,有改动) 意向内容和意向态度是意向性的两个主要的次范 畴;意向内容指主体(在这里转换为话语)在意向域里要 表达的内容;意向态度是对所关指的内容抱有什么态 度,对这个事物、事态用什么态度来表述它;心物随附性 则是心智对意向态度做出选择的心理机制。心物随附 的“范畴”思想,提出了三个“普遍范畴”观点:第一项、 第二项和第三项。上文提到的符号三角实际上分别对 应着皮尔斯“普遍范畴”的这三个基本范畴。第一项是 事物本身所呈现出来的样式,称之为“感觉状态”。例如 颜色,无论它是否被某人的视觉感受,都独立存在着,不 受时间和空间的任何约束。第二项是个别的时间和空 间上的经验,它所呈现的样式关系到一个第二者,但不 牵扯第三者。例如对两种知觉“冷”和“热”的比较是相 对的,是在某个具体的时问和空间被某个生物所感知的 某种具体温度,它是依据现实性的存在,是经验性的存 在。第三项所呈现的存在样式将第二者与第三者连接 象的范畴,它使具体的时、空经验获得新的形态,同时也 是作为一种“解释”用于符号本身的存在。因此,它是一 种以思维或符号为核心的第三性存在。皮尔斯更加关 注符号自身的逻辑结构,而不考虑符号产生的根源。徐 的意向性解释三角则是思考了人们运用语言符号的出 发点和生成依据。 在皮尔斯的研究中,他也借用了生理学的研究成 但 与徐盛桓的意向性解释三角有着天然的深刻的理论依  5.研究对象 皮尔斯所说的符号有两层意思:一是整体的符号三 的音调。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它本身就是一个概念,即 三元模式是动态的,有潜在的永恒动力,不断形成阐释 和再阐释。意向性解释三角是利用心智哲学研究语言, .25・ 起来。此项属于“中介”、“习惯”、“记忆”、“交流”等抽 果,例如尽管靠近视网膜的中央存在一个生理盲点,是平时并不察觉自己的视野中有一处无视觉感受的区 域,这说明人们对它进行填补,这便是理智的工作。而 这也正是格式塔理论的体现:眼睛的能力只能接受少数 几个不相关联的整体单位。徐盛桓的意向性解释三角 也是基于格式塔转换的思想的,因此,皮尔斯的符号学 据联系。元组合模式,另外也指三元组合中的任一元素。在三元 组合图示中,“符号”可以只是一种形而下的工具,或者 是一个概念的指称,即页面上的一个记号或是一种声音 可能是一种思维、客体或对思维的阐释。皮尔斯所说的 因此其研究对象必然是语言。因此可以说,皮尔斯符号 学的研究对象是意向性解释三角研究对象的上义范畴, 它研究的更为广泛。 从起点和方向上看,皮尔斯符号学可以是各个起 点。上文图1是一个无恒定指向性的图形,它是各点与 各线的联系,其箭头标示可以随着理解的出发点不同而 发生改变。例如,如果我们把符号理解为正向产生或逆 向产生的构成物,就会得出下列两种符号图形: 解释项 解释项 — 表现体 对象 表现体 对象 图4.正向产生的符号 图5.逆向产生的符号 在图4中表现体先于对象,而对象先于解释项;在 图5中整个过程颠倒了过来(王铭玉1998:4)。 与之相较,徐盛桓的意向性解释三角则是由客观世 界出发,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其方向 是单向的,而且是由客观到主观的,如图2所示。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皮尔斯符号学的研究中心问 题是意义,而徐盛桓的意向性解释三角则是以心智,尤 其是其中的意向性为基础,结合了客观存在与主观存 在,考察语言生成和理解的过程,换言之,即为语言的意 义问题。从这点上可以看出,意向性解释三角是符号学 的延伸。 6.结语 意向性解释三角运用心智哲学的研究成果,通过语 言解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它是主客观结合的经验主义 思想,其研究的过程借用了心理学中的格式塔转换思想 等,其研究对象主要为语言的意义;皮尔斯的符号学思 想基于实用主义,通过主客观结合的经验主义阐释思维 与存在的关系,运用范畴学与逻辑学的理论,解释符号 的意义。因此,皮尔斯符号学思想是意向性解释三角的 上义范畴,徐盛桓的意向性解释三角是皮尔斯符号学思 想在语言研究方面的拓展与继承。 本文在撰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徐盛桓教授悉心的指导,谨 致谢忱。 ・26・ 参考文献 [1]Fisch,M.H.The“Pr00厂’ofPragmatism[A].In Ketner,K.L. and C.Kloesel(eds.).Peirce,Semiotic,and Pragmatism[c]. Bloomington: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86:347-349. [2]Peirce,Charles.S.The Collected Papers of Charles Sanders Peirce [c].(Vo1.1-6)edited by Charles Hartshorne and Paul Weiss.Cam- 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3l-1935:37-228. [3]约瑟夫-布伦特.皮尔士传[M].邵强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7. [4]蔡曙山.人类心智探秘的哲学之路——试论从语言哲学到心智哲 学的发展[J].晋阳学刊,2010(3):3一l】. [5]郭鸿.认知语言学的符号学分析[J].外语教学,2005(4):14. [6]郭鸿.认知符号学与认知语言学[J].符号与传媒,2011(1): 52_65. [7]李洪儒.论词层级上说话人意义的形成因素[J].外语教学,2013 (6):13—18. [8]李巧兰.皮尔斯与索绪尔符号观比较[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4(1):115.120. [9]廖巧云,徐盛桓.心智怎样计算隐喻[J].外国语,2012(2):46. 52. [10]徐盛桓.从事件到用例事件——从意识的涌现看句子表达式雏 形的形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a(4):137. 144. [11]徐盛桓.关注虚拟存在——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的一条方法论 原则[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b(5): 129 134. [12]徐盛桓.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 五[J].河南大学学报,2011(4):l—l2. [13]徐盛桓.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J].外国语文,2010(5):30.35. [14]徐盛桓,何爱晶.转喻隐喻机理新论——心智哲学视域下修辞研 究之一[J].外语教学,2014(1):l-6. [15]王铭玉.对皮尔斯符号思想的语言学阐释[J].解放军外国语学 院学报,1998(11):1_7. [16]夏基松.现代哲学教程新编(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1999:58.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韵律、语义、语境 影响句法歧义加工的眼动研究”(项目编号: 13YJC740126)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刘晓萍,天津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 究方向:语言学。 收稿日期 2014-01.17 责任编校 禾木 基金项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