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嗪
中文通用名 阿克泰,噻虫嗪
噻虫嗪结构式
产品类别 杀虫剂
化学名称 3-(2-氯-1,3-噻唑-5-基甲基)-5-甲基-1,3,5-恶二嗪-4-基叉(硝基)胺
英文名称 Thiamethoxam
CAS号 153719-23-4
分子式 C8H10ClN5O3S
分子量 291.71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粉末。熔点:139.1℃,蒸汽压:6.6×10-9Pa(25℃)
防治对象 有效防治鳞翅目、鞘翅目、缨翅目害虫。如各种蚜虫、叶蝉、粉虱、飞虱等。
毒性 低毒杀虫剂。大鼠急性经口LD50:1563mg/kg,本品对眼睛和皮肤无刺激作用。
分析方法:气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注意事项:1勿让儿童接触本品。加锁保存。不能与食品、饲料存放一起。尽管本品低 毒,但在施药时[1]应遵照安全使用农药守则。
2避免在低于-10℃和高于+35℃ 储存。3对蜜蜂有毒。
剂型 25%WP,25%WS
特点
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二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
原料药
噻虫嗪是1991年由诺华公司开发的新烟碱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与吡虫啉相似,可选择性抑制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烟酸乙酰胆碱酯酶受体,进而 阻断昆虫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传导,造成害虫出现麻痹机时死亡。不仅具有触杀、胃毒、内吸活性,而且具有更高的活性、更好的安全性、更 广的杀虫谱及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等特点,是取代那些对哺乳动物毒性高、有残留和环境问题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有机氯类杀虫剂的较 好品种。对鞘翅目、双翅目、鳞翅目,尤其是同翅目害虫有高活性,可有效防治各种蚜虫、叶蝉、飞虱类、粉虱、金龟子幼虫、马铃薯甲虫、 线虫、地面甲虫、潜叶蛾等害虫及结多种类型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害虫。与吡虫啉、啶虫脒、烯啶虫胺无交互抗性。既可用于茎叶处理、种
子 处理、也可用于土壤处理。适宜作物为稻类作物、甜菜、油菜、马铃薯、棉花、菜豆、果树、花生、向日葵、大豆、烟草和柑桔等。在推荐剂 量下使用对作物安全、无药害。
溶解度
(25℃,g/L 纯品)水4.1, 有机溶剂((25℃,g/L): 丙酮48、乙酸乙酯7.0、甲醇13、二氯甲烷110、已烷>1mg/L、辛醇620mg/L、 甲苯680mg/L。
毒性
据中国农药毒性分级标准,属低毒杀虫剂。大鼠急性经口LD501563毫克/千克,大鼠急性经皮LD502000毫克/ 千克,大鼠急性吸入LC50(4小时) :3720毫克/千克,对眼睛和皮肤无刺激性。
中毒解救
低毒,一般不会引起中毒事故,如误食引起不适等中毒症状,没有专门解毒药剂,可请医生对症治疗。
使用方法
1.防治稻飞虱 每亩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6~3.2克 (有效成分0.4~0.8克),在若虫发生初盛期进行喷雾,每亩喷液量30~40升,直接喷 在叶面上,可迅速传导到水稻全株。
2.防治苹果蚜虫 用25%噻虫嗪5000~10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25%噻虫嗪10~
20毫升(有效浓度25~50毫克/升),或每亩用5~10克(有效成分 1.25~2.5克)进行叶面喷雾。
3.防治瓜类白粉虱 使用浓度为2500~5000倍,或每亩用10~20克(有效成分2.5~5克)进行喷雾。
4.防治棉花蓟马 每亩用25%噻虫嗪13~26克(有效成分3.25~6.5克)进行喷雾。
5.防治梨木虱 用25%噻虫嗪10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10毫升(有效浓度25毫克/升),或每亩果园用6克(有效成分1.5克)进行喷雾。
6.防治柑橘潜叶蛾 用25%噻虫嗪3000~4000倍液或每100升水加25~33毫升(有效浓度62.5~83.3毫克/升),或每亩用15克(有效成分3.75克) 进行喷雾。
常见农作物推荐剂量
作物 典型害虫 种子处理
马铃薯 马铃薯桃蚜、马铃薯长管蚜、马铃薯叶甲 4-7.58Al/kg
大豆 Stemechus Subsignatus、Ceretoma Arcuata、termites 17.5-150gAl/kg
水稻 稻象甲、飞虱、南美玉米苗斑螟 50-100gAl/kg
棉花 棉蚜、烟蓟马、粉虱、牧草盲蝽、灰蒙象属 70-350gAl/kg
玉米 线虫、缢管蚜、麦杆蝇、黑异蔗金龟 40-315gAl/kg
谷物 禾谷缢管蚜、线虫 35-70gAl/kg
甜菜 桃蚜、豆卫矛蚜、凹胫跳甲属、甜菜泉蝇 60eAl/100粒
高梁 玉米缢管蚜、线虫、麦叉蚜 100-200gAl/ke
油菜 甘蓝蚜 400-420gAl/ks
豆类 豆卫矛蚜 52gAl/kg
甘薯 粉虱 70-1008Al/kg
向日葵 桃蚜、豆卫矛蚜、棉蚜 350eAl/ke
花生 花生蓟马属 150-200gAl/ke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