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昕 余冲
2012-11-1 10:49:07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期
摘要:社会工作是一种崭新的职业,在我国企业中的介入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分析我国企业职工存在的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人际关系不太协调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社工介入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社会工作,企业,劳动关系
前言
在我国,从理论上说企业中的职工关系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平等关系。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以及家庭及职工自身方面因素的影响,又由于企业对利润的过度追求,使得企业职工的利益遭受损害,企业违反《劳动法》相关规定的情况屡见不鲜,导致职工面临的问题明显加重。
目前,国内多数企业中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社会工作机构,没有配备专业的社会工作人才,社会工作大部分是由工会、人力资源部和党团组织等相关部门完成[1]。然而,这些企业管理人员仅从生产管理的角度来解决职工的问题,他们对职工的利益忽视,把他们排斥在物质、经济保障之外,当职工生活不适应、心理调试出现困难的时候,没有相应的精神与服务保障。企业管理人员缺乏社会工作的视角,而且,他们认为在管理机构中设立社会工作岗位没必要。虽然企业中的工、青、妇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介入了职工的各种问题,但他们的现实状况难以承担企业社会工作这个世界潮流所赋予的重任[2]。近几年,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
育的发展与社会工作实务的推进,社会工作介入的重点大多停留在社区层面,忽视了人员集中、问题复杂的企业,因此,企业社会工作是作为企业发展人文关怀和满足职工需求的必然选择。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要在我国各个部门与各个领域“构建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队伍”的号召和指示。时代所需,企业社会工作应运而生了。企业社会工作在维护职工权益,提升职工福利,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等方面具有不可代替的功能与作用。所以,本文着重从企业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运用专业性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运用即有资源来解决职工的各种适应问题,使之能安于工作,让职工的生活、身心平衡健康发展。
一、当前我国企业职工存在的问题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大部分企业处于上升阶段,企业职工权益保障容易缺失,具体如下:
(一)职工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的首要表现是经济保障
1.企业拖欠与克扣职工工资现象严重。一方面职工与管理者收入差距拉大,职工处于弱势地位;另一方面少数私营企业往往以省市最低工资标准为参考来确定职工的劳动报酬,想尽办法降低职工的工资。
2.工作环境差、工作日延长、休假少。如一些机械加工业、化工业中的企业,职工长时间在高温、有毒的环境中工作,他们的身心健康遭受严重危害,职业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3]。
3.企业推脱赔偿职工的行为。一些企业只签订流于形式的合同,劳动保护资
金投入比例甚少,这样就让职工陷入有法不能依的困境。
4.职工的福利待遇差。首先,职工的受教育机会和技能培训没有保证;其次,业余活动没有资金投入。虽然许多地方政府出台了一些有关职工福利的政策法规,但这些法规的效力层次较低,企业就没有履行对职工的福利责任。
(二)职工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疏导
1.工作适应困难。一般而言,大多数职工都能较好的适应新环境,但是当新工作环境与以前的环境差异较大时,很容易造成职工的不适应。
2.不公平的内部竞争机制。职工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特别关注的方面包括晋升、薪酬等等,可是当他们的职业发展因受到不公平竞争阻挠,而又得不到帮助时,自我贬低感就会产生。
3.职工在企业改制中利益受损。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改制后职工与管理人员平等身份被打破,职工的归属感下降,与企业之间变成了一种交易型的关系,久而久之,劳资关系紧张[4]。
(三)职工的内外人际关系不协调
1.内部关系不协调。有些企业盲目决策,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力,凭经验办事,结果因利益矛盾激化,导致上下级主管,同级之间关系紧张。
2.外部关系不协调。从现实情况看,许多企业没能够有效履行好社会责任,
排放污染物、不正当竞争、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对职工产生负面影响,而且在社会上也会造成十分恶劣的企业形象。
二、企业社会工作在企业中的应用
职工群体面对的环境和新问题不断出现使得企业和职工的发展需要更多的支持。因为企业职工同在一个单位或行业工作,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往往具有共同的一面。因此,企业社会工作者利用其专业特长,为企业职工提供有别于政府行政手段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性化的服务。针对上述企业职工的问题,企业社会工作者主要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社会工作:
(一)职工基本权益的争取和维护
台湾社会工作学者廖荣利指出,“个案社会工作可以改善生活环境,改变生活态度,改变行为,改变心理动机,强化生活适应能力,发展潜在能力。”[5]因此,企业社会工作者采取“个体权益取向”的个案服务模式,并根据社会政策环境对劳动者的影响,倡导有利于职工发展的具体企业政策。首先,企业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身份和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或影响一切关系职工生活、工作的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推动政府完善《欠薪保障条例》、《教育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这样,维护职工基本权益就有法可依,企业社会工作者协助他们反映问题、帮助他们表达需要也就顺畅。其次,充分调动职工所处环境中的资源,开展职工咨询服务。比如,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设立热线电话、宣传知识讲座等形式积极开展职工咨询服务,为职工提供维权的信息和资料。因为现代职工问题主要集中在:劳工本身的问题,包括情绪困扰、沮丧、残障与生活适应问题;法律问题,包括工伤事故赔付,劳动保护与保险问题、工资拖欠与克扣;教育问
题,包括职工的教育进修与技能培训,所以有效的咨询是职工维权的重要保障。
(二)建立职工与企业顺畅的沟通渠道
首先,实行职工与企业社会工作者的谈话制度,让企业社会工作者先了解到职工的内在需求与动机,用个案工作的方法给予辅导。其次,企业社会工作者应在熟悉和掌握企业战略方针的基础上介入工会,运用工会在企业和职工之间建立沟通的桥梁,让企业同职工一起分析职工个人的情况,指导职工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帮助职工根据自己的技能、个人兴趣来考虑个人的职业发展方向。这样也提高了职工的组织意识。
(三)解决职工的认知问题
企业社会工作者可以采用团体工作方法,将面对认知压力这一共同问题的职工组成一个活动小组,通过实施小组支持、服务、辅助,协调小组中的每一成员,使组员在小组活动过程中获得正向的自我认知,从而协助他们提高认知问题的能力。
(四)职工的人际关系问题
职工之间的矛盾与职工和管理者之间的矛盾是企业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工作者可以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采取行之有效的压力应对方法,缓解和消除职工因人际关系紧张而造成的心理压力,比如无害宣泄——把自己关在一个无人的房间里大喊大叫。第二,寻求职工间的兴趣结合点,开设运动休闲场所和兴趣活动室,下棋、集邮、太极、篮球等,这些都有助于职工获得身心的
放松[6]。职工与管理者之间要求企业社会工作者运用工会的力量,协调他们之间的利益分配,重构奖惩机制、职位变动机制,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减少矛盾。第二,对于企业的外部关系协调,即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企业社会工作者倡导企业回馈社会。企业社会工作者在企业协助企业职工解决工作、生活相关问题的同时也承担着协助企业主承担社会责任的职能,有义务为职工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如倡导企业可以发起衣物捐赠活动,也可以为贫困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捐赠教学设备、设立品学兼优的学生奖学金等等。以上这些回馈社会的活动都属于企业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范围。
作为以人为本,注重发展个人潜能的专业性活动,企业社会工作体现着人文关怀和人道主义精神,它懂得如何尊重人、关心人、帮助人、支持人、引导人、激励人、信任人、理解人、发展人,而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不断促进改革与创新已经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域下企业社会工作的重要功能[7]。因此,可以预见,新历史时期发展企业社会工作已经成为企业的必然选择,社会工作必将在我国未来的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艳峰,武新.基于CDIO理念的企业社会工作课程体系设计探讨[J].山西农业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刘七生.我国企业社会工作的进展与反思[J].社会工作,2008,(10).
[3]陈雷,李冰水,沈长月,江海霞.农民工福利保障:制度缺陷与企业社会工作介入[J].
农村经济,2010,(3).
[4]黄红.改制后东北国有企业工人的社会心理困境分析——以哈尔滨某国有改制企业为例
[J].学术交流,2009,(6).
[5]廖荣利.个案社会工作[M].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86:11.
[6]陈剑峰.如何化解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压力[J].中国社会导刊,2008,(18).
[7]王瑞华.构建和谐社会中企业社会工作的功能[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2).
(作者单位: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