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七年级上历史第9课导学案

七年级上历史第9课导学案

2021-08-11 来源:世旅网


长春市二实验中学 初中部 历史学科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导学案

【学科养成】下图是哪两位人物 【课程目标】 (设计人:法爱民 2013/9) 知识能力框架 知道 老子和孔子

了解 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过程】

时间 过程目标 2’ 5’ 8’ 教师活动及方法 学生活动及方法 学生根据书中内容找出相应的信息,并列出表格。 学生阅读课文找出相应的问题。 学生自主阅读,找出为什么称孔子为教育家的原因。 1.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 2.“苛政猛于虎也!”说这句话的是 A.老子 B.孔子 C.韩非子 D.庄子 3下列内容中属于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是 A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B主张“无为而治” 形成性评价 一 孔子及儒家思想 二 思想家老子 板书 养成目标: 历史识图能力 【导入】PPT展示易中天的语录:“从孔子那里我读 到一颗爱心;在孟子那里我读到一股正气;从墨子 那里我读到一腔热血;在韩非那里我读到一双冷【目标1】 眼。”提出问题:为什么会这样评价这些人物 知道孔子 及其思想【自主学习法】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  1.孔子的个人信息 主张。  2.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创立的学派。 【讲述法】老师简单总结孔子的主张,并解释仁的 含义: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德为政 【讲述法】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并总结为什么孔子是位教育家:1.创办私学。 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3.教育方法:因材施教 4.学习态度:谦虚好学 5.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讨论法】学生回顾已有知识,讨论孔子言论哪些人教版历史七(上)第2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 1 -

长春市二实验中学 初中部 历史学科

8 5 是学习态度,哪些是学习方法。 【泛读法】通过阅读,让学生简单介绍老子及老子的思想主张 【讲述法】老师介绍道家思想以及老子著作《道德经》 【讲述法】老师引导学生回顾第七课所学内容,分析这一时期的特点和社会性质的变化,从而得知百争鸣及影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及原因。 响。 【表格法】学生根据书上内容和PPT,自制表格并且填充记忆 【探究法】PPT展示现今社会一些不良行为,让学生根据本节课的所学内容,对这些行为进行纠正。 【目标2】 知道老子及其思想、著作 【目标3】 了解百家 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概括 学生阅读,并找出相应信息 学生填充表格 C主张减轻赋税,实行“仁政” D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A孙膑 B孙武 C伍子胥 D庞涓 三 百家争鸣 【教学反思】 【知识扩展】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学派【学生反思】 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 代表各阶级、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企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或提出主张。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诘难,于是出现了思想领域里“百家争鸣”的局面。

人教版历史七(上)第2单元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