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7高考物理试卷特点
1、立足基础,考查基础知识之低调前所未有
例如:第1、2、4、5、6、7几个小题,不需动笔,凭借平时的基本技能,采用分析法或排除法等手段就能直接写出答案。
2、贴近生活,倡导学以致用之风尚涛声依旧
例如:第7小题的音响电路分析、第11小题的温控电路分析及运用多用电表
进行故障排除等。
3、稳中求变,创新命题思路之信念坚定不移
试卷整体比较平稳,涉及到的解题方法也比较常规。表现比较突出的是第13小
题,题型看上去简单、俗套,但又不忘创新,“让磁场和导体棒同时在运动”,突出考查了对E=BLV中速度含义的理解与考查。
4、数形结合,凸显数学知识之重要一如既往
例如第3、第9、第10几个小题,除了注重考查数学知识在解题中的运用以外,还一如既往地把物理图象的考查放在一个不可忽视的地位。
5、继往开来,增进物理学习之信心卓有成效
比如众多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旨在保护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调动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从长远来看,让物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变得充满后劲。
6、彰显品质,选拔优秀人才之初衷一成不变
从知识点的分布、基本方法的运用到多种能力的考查,都在整个试卷中有所体
现。如第15小题总体难度较大,旨在突出高考试卷对优秀人才的选拔功能。
二、2017高考物理成绩分析
我县物理学科参考人数共2211人。其中A+等第人数为56,占比为2.53%;A等第人数为258,占比11.67%;B+等第人数为251,占比11.35%;B等第人数为478,占比21.62%。C等第人数为921,占比41.66%;D等第人数为241,占比10.9%;弃考人数为6人。
我县整体达B人数1043,达B率为47.17%。在淮安大市乃至整个苏北来说,应该处于相对领先的水平。只是因为苏中及苏南部分地区过于强势,导致我县达B率略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达B率50%)。D等第人数占比略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10%),主要原因是极少数基础较差的考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观上放弃了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总体来说,我县物理学科高考成绩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三、2018高考物理存在困惑
鉴于目前的高考模式,语数外数总分达线是硬指标。物理学科跟其它选修学科一样,地位比较尴尬。无论是时间分配还是教学力度,学生和老师都感到难以把握,需要在多次考试反复对比中进行动态调整,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应对措施。老师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特别是两所三星级学校,对等级要求基本上定位在“C”,需要“B”的考生只有为数不多的寥寥数人,导致学生学习无兴趣,老师教学少激情,整个物理学科的学习处于一个十分茫然的状态。
四、2018高考物理教学建议
“备战高考”、“迎战高考”,是我们经常会说也经常会听到的具有正能量色彩的励志性词语。显然,在人们的潜意识当中,已经把迎战高考当成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决胜高考就是要打赢一场“战争”!是“战争”,就要讲求“战略”和“战术”。
高中三年里,我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批改作业、如何去解答一道道物理习题,甚至如何去感化一个学生,这些与智力因素密切相关的专业问题,可以统称为“战术”。战术可以在教学一线的老师层面得以实施。
每一个“战术”的有效实施,有赖于“战略”层面的正确决策。
如果战略决策出现了方向性问题,那么,战术发挥得越好,与终极目标就会相差得越远。这里的“战略”,也就是教育的大政方针,需要在校级及校级以上领导层面进行展开。
自古教无定法,战术灵活多变。“战术”有经典的,更有灵感型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没有任何一个“战术”能适应各种不同场合、不同情势下的一场场“战斗”。
要取得一场“战斗”的胜利,需要“战士”们具有较高的战斗素养,机动、灵活、遇到突发情况能够随机应变。
回归正题,面对2018高考,我们的策略如何?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常规的做法,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如下几点: 立足基础,注重方法; 贴近生活,重视实验; 强化过程,覆盖盲区; 分析高考,研读考纲。
考虑这些老套的做法,大家都耳熟能详,这里就不再展开。下面我想从非智力因素及宏观策略方面谈几点个人的想法。
1、三级联动
1、“三级联动”就是把三个年级当成一盘棋统筹考虑,这是决胜高考的保障。
老师们要确立这种思想,学校领导对此也要有足够的认识。 有一种并不罕见的现象,从领导到老师,往往无限重视高三,而轻视了高一、高二。具体体现在师资分配、奖金制度、工作计划、工作态度等多个方面。
师资分配方面:每年开学之前,往往是高三年级先挑选老师、然后高二、最后才是高一。最终形成的局面是高一只剩下一两个带头人,其余大多为“新手”。
奖金分配分面:高一、高二跟踪奖取消,工作的热情自然也就相应的得到了削减。人心很实在,毕竟有相当一部分人跟不上去,何苦替人作嫁衣?
工作计划方面:高三学生是皇帝级别,高一学生是奴隶级别。凡是能影响到学习或占用了学习时间的各类公益活动几乎成了高一学生的专利。
工作态度方面:很多被迫留在高一年级的老师,或激情受损、或能力所限、或经验不足、或方法不当,致使部分学生对老师的认可度逐渐降低,甚至与个别老师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不和,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影响。
2、热爱教育
“热爱教育”,是我们干好本职工作的前提。爱教育,就是要爱学校、爱学生、爱教师这份职业。
爱学校,把学校当成“家”看待。校荣我荣,校衰我耻。这种荣辱感一旦转化成责任心,将会成为你努力工作的内在动力。
爱学生,至关重要。关心他们学习、生活、心理乃至生理上的微妙变化。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相互的。你如果发自内心的喜欢一个人,见面时不需讲话,一个眼神、一个表情都会让对方感觉到你那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真诚与友善,学生一旦接收到你的“友善”,就会主动靠拢你,与你表示亲近。亲师信道,教学效果不言而喻。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平时见到的“问题学生”,往往总坐在教室的后排,那是被“爱情”遗忘的角落。老师上课时,大多在讲台或前排走动,目光波及到后排的机会也相对很少,这样,主观上疏远了学生的情感,客观上就给学生提供了窃窃私语或“违法乱纪”的空间。
爱教师这份职业,也同样显得重要。厌恶就会敷衍,喜爱才有动力!
3、以趣促学
“以趣促学”,可以点燃激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让课堂变得有趣,这在物理课堂上通常容易做到。毕竟物理学科更加亲近自然、
贴近生活。有哪一个物理现象不让学生感到新奇?又有哪一个物
理实验不让学生觉得妙趣横生?尽管是平淡的习题课,也可以让学生的“心海”变得波澜壮阔。通过一题多解、奇思妙解、留有悬念、联系生活等做法,都可以让学生的心灵小小地震撼一把。实在不行,你还可带着学生“玩”,只要“玩”的得体,学生就会始终围着你转,也就是说,你就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这一点非常重要。
45分钟的课堂,全部用来知识传授、解答物理习题,作为老师,心灵是得到了安慰——终于“讲完”了,效果却未必好!道理很简单,对老师来说是45分钟,而对学生来说是很多个45分钟。人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是受到限制的,讲得多了,学生的注意力难免会分散,本能地产生抵触情绪。可能你讲得很好,可学生没听进去,还不是等于没讲?一句话,讲的再好,得有人听才行。正因为如此,现在流行的不仅仅是“听”,更重要的是“动”,让学生的手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
事实证明,只有让学生真正的动起来,学习的效果才会真正的好起来。
4、给予赞美:
给予赞美,也就是赏识教育。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人,受到赞美之后,获得的不仅仅是心情上的愉悦,更重要的是获得了与赞美内容相关领域的自信心。
人,很奇怪,你夸奖他某件事做得好,他就会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更加精益求精。相反,当某件事做得不很完美而受到批评或指责后,本来能够做好的事情,就会被搞得一团糟,这就是“破罐破摔”效应。人所共知,老师的一个不经意举动,往往会改变学生的一生。
5、高屋建瓴:
学高为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要有一桶水。
作为老师,没有渊博的知识,就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会遇到许多尴尬,自身的形象受损,自身的品位全无,“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自然也就无法完成。
我们所说的“一桶水”,不应是局限于物理专业的“纯净水”,而应涉及各个学科、各个领域。除物理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能力需
要相对高深、相对突出外,其它领域的知识,只需略知一、二。有了这些这些知识储备,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会显得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你的课堂就会变得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更重要的是,你会给学生留下一个博学多才的假象!
真正的博学多才固然可钦可敬,可以让学生受益非浅,但却可遇而不可求。假象笼罩下的博学多才,也同样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被学生所崇拜,而这种崇拜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偶象效应”。当你成为学生的“偶象”之后,你的一言一行都会有很强的感染力,教育教学的效果和效率都会不同凡响!
6、立德修身:
德高为范,有“范”才有魅力!
《左传》上有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
谓不朽。\"后世称\"三不朽\"。
“太上”是最高、最上的意思,“太上有立德”,就是立德最重要。
“立德”,位于“三不朽”之首,它告诫人们:凡事须“立德为先”。
德高自然望重,望重众望所归。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很少接触社会,
整天忙于读书,长期接受老师们阳光照耀下的正面教育,他们的世界观里,绝大多数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的东西,而对一些负面的行为,他们会深恶痛绝。
作为老师,如果道德品质上出了状况,问题会十分严重,学生会发自内心的鄙视你。可能你的课上得很好,但他们不愿意听。已经声名狼籍的你,教学成绩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更为严重的是,个别同学的一生还可能会毁在你的手中,你也许会终身饱受良心的谴责!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